银河娱乐网站官网入口
推荐文章
食科学院举办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 2016-12-22
 

 

1221日晚7点,食科学院在校本部9号教学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了研究生学术交流会。硕士研究生侯淑瑶、孙思远、李静和牛凯分别做了题为甘薯纳米淀粉的制备及其对多酚物质运载特性的研究有机改性蒙脱土特性及对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吸附研究取代基团在羧甲基淀粉链中的分布与性质研究碾轧对淀粉结构、性质与化学活性影响研究的学术交流报告,食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大鹏老师和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交流会。

纳米淀粉球是一种粒径小于1μm、原料价格低廉、生物兼容性较好并可生物降解的功能性物质载体。侯淑瑶以甘薯原淀粉为原料,采用反相微乳液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甘薯纳米淀粉。最终发现所得甘薯纳米淀粉平均粒径为92.6nm,红外分析表明淀粉发生交联反应,但结晶度、热分解初始温度降低。所制纳米淀粉粒径较小,适合应用于多酚物质的载体。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由二呋喃环和香豆素组成的化合物。花生是最易受其污染的粮油作物之一,其制品花生油污染黄曲霉毒素的情况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孙思远通过多项工作对吸附前后花生油各项品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Ames试验和HepG2细胞活性试验对改性蒙脱土吸附脱毒后的花生油进行安全性评价。

李静以湿法、超声湿法、半干法和微波法制备的羧甲基淀粉为研究对象,通过淀粉选择性酶解,以高效尺寸排阻色谱法(HPSEC)、飞行时间质谱技术(TOF-MS)等为分析手段,确定取代基团在淀粉链结构中的分布,以分析不同工艺过程和化学反应条件对取代基团分布的影响,以及羧甲基淀粉理化性质与取代基分布的相关性,为我国生产具有特定性质的羧甲基淀粉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牛凯以不同晶型淀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碾轧后的原淀粉进行结构、性质与化学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碾轧可破坏淀粉颗粒有序的结晶区,有利于醚化剂渗入淀粉颗粒内部,故碾轧机械力显著提高淀粉的化学活性,并且碾轧预处理后的阳离子淀粉室温下即可糊化。其中,团聚阶段(碾轧处理12h)变化最显著,制备的阳离子淀粉结晶度破坏最严重,取代度、反应效率、黏度特征值和透光率最大,淀粉分子化学活性最高。

食科学院学术交流报告活动是食科学院对学术研究、信息、学术思想不断分享与完善的过程,也是食科学子在科学研究中个人钻研和集体智慧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切实体现了学用结合、学以实为贵,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农大办学理念。